不过那怕就是在公司集中了几乎全部施工力量和器材的前提下,学校原本计划9月初开学的日期也不得不推迟到9月底,以完成新教学楼的施工。既使如此,各个班级的人数也增加了一倍多,达到百人左右,不过司马想到后世自己上学时,一个班都一百四十多人,到也不觉得的有什么了,因陋就简嘛!
当然在这时候,在车站的列着队依然沉浸于能够上学的王天赐等人,显然不知道公司为了能满足他们上学的需求,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也许,这里就是自己的下半生所要呆的地方吧!”
看着眼前的这个小站,虽说还不知道学校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叶兴还是不禁底声感慨到,扭头看到那些年龄和自己差不多,甚至于有不少都是自己在师范时的同学、校友,叶兴不禁开始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期望。
“这里就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吗?”
看着眼前的小站,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李明复不禁轻声说到,毕业只不过几个月,一直在武汉的一家中学里教着书,原以来这一生就这样渡过。
可是李明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买了那份报纸,看了那么一份广告,鬼使神差的到西北公司武汉分公司报了名,然后如鬼迷心窍一般,来到了这里,看到这个小站,李明复心中难免有些异样。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是西北公司在各地报纸上的打招学校教师广告开头第一句话,硕大的十个字,让每一个看到这份广告的人都无法忘怀。当然这句话是司马剽窃自后世,曾经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几代中国青年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
正是祖国这两个字,挑起了像叶兴这样的师范毕业生、教师们的神经,看着广告上用最煸情的文字表达的西北公司兴办教育的决心,还有兴办教育于国于民族之重要,这些人的神经被挑动了。
当然这只不过是用来吸引人的眼球罢了,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西北公司开出的报酬同样不菲,也正因为如此,办学校的老师没怎么费事,就已经在各地招到了足够的教师。
“仅只是湖北一省就来了一千一百二六名来此求学的寒窗子弟,一百四十八名教师,再加上其它各省,这次西北公司的中学从内地各省招来了多少名学生?”
站在办公室内看着窗外楼下站台西侧,成群结队的少年在那按顺序登上西北公司用来运货的窄轮货车,孙铭礼不禁一边想着什么,一边轻声喃喃道。
“孝若,看到没有,一路上看着这些来自湖北此地求学的学子,我才知道,什么叫雄心壮志,这个司马总是时不时有着出人意料之举!过去只知道这西北公司机器造的好,可是现在看来,好的不仅是他的机器,光是办教育的这份心,国内就没几个人能与之相比。”
想起在天津时曾匆忙见过一面的司马,张謇看到车窗外的那些正在上小火车的那些学子们,便开口对自己的长子张孝若说到。
这次作为江浙商界赴西北工业区考察团团长的张謇,在来的时候就已经打定主意这次来西北定会投资几家厂子,作为在过去的小一年之中,西北公司对大生纺织公司的支持的一种回报。
但是在一路上,张謇却看到了这些让他震惊的事情,就是在北京换车时看到的那上车的千名从湖北到西北求学的学子,虽说在南通时就已听说西北公司在各地招生,并为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免费食宿。
虽然报纸上用所招学生愈万人来形容,可是更多的是对西北公司的这种行为的赞扬之词,因为很多投资实业成功的财东们,都会不约而现的投资办学,所以最初张謇并不觉得的有什么,可是在看到同车的这一千多名从湖北一省出来的学生时,张謇还是被惊了一跳。
“父亲,您这些年不也是在南通各地开了数十所学校吗?小学、师范、技校不都不收学费,也提供食宿吗?虽说规模不及西北公司,可是西北公司办的这个免费中学,也许他西北公司家大业大,他们并不在乎养上两万多名学生,可是明年呢?明年也许会更多,光是建学校是一笔多大的开支,这几万名学生,看似西北公司的未来,可是这也是几万张吃饭的嘴,读书的人!一年就拖掉西北公司一个大工厂!这西北公司如此这般实在是有些不智!”
看着窗外的那些学子,虽说对于司马这种不惜工本办教育的心思很是钦佩,可是张孝若在钦佩的同时,也同样觉得的司马这种办教育的方式,会拖累整个西北公司。
不仅只是张孝若一个人,那怕就是坐在火车上的其它江浙考察团的成员们,看到这些学生时,也同样为之一惊,尤其是现在看到人潮涌动的站台上的那些学子时。
虽说对于西北公司的投资教育的作法很是钦佩,但是同样也心存着不解。但是更多的却是对西北公司未来的一种担心,担心西北公司会被自己现在这种,疯狂兴办教育的作法给拖垮,进而影响到自己和西北公司之间的合作。
“也许应该考虑另一种合作的方式!”
一些实业界的企业家们看到站台上那些兴奋的学子们,心里不禁开始对西北公司提出的,西北公司以土地、机械、技术入股的合作方式,产生了一丝动摇。
而这种动摇正是因为这些企业家们,担心西北公司会被自己的行为给拖垮,从而直接影响到与其合作的企业。
但是这些企业家们,却绝对不会拒绝西北公司的提供的技术和设备,必竟之前西北公司和江浙实业界之间已经有着广泛的合作。
早在司马建立西北公司,开始生产国内实业界所需要纺织机械、机床等其它机械设备的时候,扶持国内实业界发展,就是司马最初的想法。
在这个时代,中国企业购买设备,大都只能花高价购买二流设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司马才介入的装备制造业,有了这些机械设备显然不够。
更多的时候,国内除了这些设备之外,需要更多的是就是技术,而恰恰就是这个技术卡住了中国企业的脖子,因为这些企业并没有多余的资金引进技术,使得国内企业的只能使用落后的技术工艺。
为此解决这个问题,司马在每售出机械设备的同时,还会提供一些技术资料,以供购买设备的企业参考学习,以改良自身生产工艺,增加产品品种。
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在向各地机器厂出售大量的机加设备的同时,西北公司向这些机械厂提供的大量的小型简易生产机械的图纸。
这些在几十年后的70-90年代各地小厂,为满足那些乡村、街道、甚家庭工厂,而特意研制的小型生产设备,在二十一世纪时早已经没有了市场,可是在这个时代没有比这些小型生产设备,更适合国内实业界的了。
这些适合家庭生产小型的纱机、布机以及其它小型加工设备的出现,几乎一夜之间,就受到国内大量想投资实业,但是却受限于资本而无力办厂的人士的欢迎。
只需要投资上几百元,就可以在自己的家里闲置地房间里办一家小工厂,生产诸如棉纱、棉布、针织品、食品、小工具等等各类小型工业品。
在有供电的地区,自然可以直接使用本地的普通民用电源为设备供电,就是没有电力供应的地区也不需要担心,只需要他们那有柴火、秸杆、煤就行。
因为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并没有电力供应,所以西北公司特意制造了一种大小和手提箱相当,只有数公斤重的一种全新结构的蒸汽发动机,用于带动小型发电机,为生产设备供电。
这种重量很轻、结构也很紧凑的小型蒸汽机,就是后世的格林蒸汽发动机,这种格林发动机最具革命性的改进之处在于,把传统发动机的往复式运动转变为回转式运动,于是就大大的简化了活塞发动机。一个全尺寸的这种发动机重量仅仅不到三公斤,却能够产生足够的力量驱动一艘小船或者一个发电机。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使用这种格林蒸汽机,并不需要专用锅炉,甚至于就是高压锅都能满足需要,当然西北公司还是生产了一种小型锅炉,和后世那种用于食品加工的小锅炉很非常相近,只不过更小。
一个由格林蒸汽发动机、小型发电机、小锅炉组成的2千瓦的小发电设备,仅仅不需要只需要百元而已,但是却可以满足一个小型的家庭工厂的生产需要。
如此一来,小型的工业设备、微型的低成本发电机的出现,使得国内的小型家庭规模的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最大程度的促进了国内实业的发展。
而那些购买了西北公司的设备,得到其技术援助得已生产小型工业设备,并从中受益的机器厂,正是这次江浙考察团的主要组成企业,通过出售小型设备,谋利甚丰的这些企业,正有着想扩大企业的心思。
而西北公司现在要出以机械、技术参股与外人合资办厂,当然吸引了这些企业,但是现在看到火车站的上的这一幕,其中一些人则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已经从用贷款购机、购机送技术中受益的这些企业,这会对合资企业已经没了太大的兴趣,仍然心存兴趣的只有西北公司制造的设备,还有他们提供的技术。
————————————————
关于格林蒸汽发动机,我个人也不知道其具性能如何,只是曾一个论坛看到过介绍,因为考虑到也许这种使用底压蒸气提供动力的微型动力设备,是最适合当时中国环境微型发电设备,所以就用了这个。(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