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一样,孟恩远还是坐在主位上,左右两侧分别是第三师师长顾蓝玉、第九师师长林永权、第十四师师长杨德明,第一混成旅旅长鲍贵卿,另外还有几个步兵旅的旅长,第四军参谋长顾奇志为首的几个第四军作战参谋。
此时第四军的一个中校参谋正手拿指挥榜,为这些长官们简单介绍目前的战局。
“在北线,我军第十四师在昨日突入到金陵城区后,目前该师已经是围绕着北城区的相关战术要点和皖军进行争夺,但是皖军的抵挡力量非常大,而且第十四师那边的伤亡较大,继续发起强攻取得突破的话难度较大。
在西南线,由于皖军的主动撤退,第三师没有遭到多大抵抗就已经是推进到了城区,预计明日就能够配合第十四师发起进攻。第一混成旅目前还在迂回当中,有望明天抵达预`订阵地,第九师则是在第三师和第一混成旅的后面,随时对这两部提供战略上的支援!
而敌军防线,我们已经累计发现了敌军五个师的番号,但是根据我们的侦查,这些部队的番号有些杂乱,我们暂时还不能得知敌军的详细番号情况,只能确定敌军第四师的三个旅已经是全部在金陵。估计敌军目前依旧有五万人以上!”
实际上,皖军在金陵一线投入的兵力远远不止五万人,除了第四师这个主力部队外,段祺瑞或整师抽调,或者一个旅,一个团抽调,已经累计从苏南、浙北地区抽调了总数四万以上的两江陆军部队。
这还不算那些提供后勤运输的民夫,壮丁呢。
当然了,皖军没算这个,奉军也是没算的,大家一般统计兵力的时候只统计现役兵力,不会把那些壮丁算上去。
不然的话,把这些民夫、壮丁之类的算上去,奉军的在江南一线的兵力还得超过三十多万啊。
皖军在金陵、当涂一线先后投入的兵力已经是超过十万,而被击毙击伤,失踪加起来,已经损失至少超过两万人。
别的不说,单单是一个两江第七师的全军覆灭就是让皖军直接损失将近一万五千人。
随后在金陵战役里又是损失了七八千人,如此才造成了超过两万人的损失。
奉军自己也好不到那里去,第九师、第十四师都算得上是死伤惨重,这两部加起来的损失就超过五千人了。
再加上其他部队的损失,奉军的总损失也是将近万人的。
只是奉军教育部对前线部队一直保持了高强度的兵力补充,这能让奉军各部一直保持比较充足的兵员。
从这一点上来说,奉军比皖军要好太多。
奉军由于教育部的存在,是可以统一招募,训练,补充新兵的,前线将领根本就不用操心新兵的事。
然而皖军那边就不同了,皖军和其他军阀部队一眼,依旧停留在北洋老常备军的模式里,各部队相当独立,自己征兵,训练,补充,人家段祺瑞根本就不管,也没办法管。
所以你会在江南地区看到很多皖军的部队在各地设立的征兵站,仅仅是在金陵里头,林立的各部队征兵站就超过了十几个,这些大多分属不同的皖军部队。
新兵的不统一,也就导致了皖军各部队在打仗的时候,能不能够得到补充全靠自己,而且更残酷的是,他们往往得不到合格兵员上的补充,只能是就地强行征召壮丁,民夫。
这就导致战争期间,甭管多强的部队,一旦遭受兵力上的损失后都很难恢复过来。
就算是第四师这种段祺瑞的嫡系部队都难以避免,他们要想恢复补充的话只能是在战后,而没有办法和奉军一样,战斗刚损失了兵力呢,这第二天教育部就把新兵给送到了眼前,前线将领完全不用操心。
而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状况,奉军将领打起仗来往往比皖军的将领更加不珍惜士兵的性命。
为什么?因为奉军将领只需要考虑怎么打赢就行了,士兵死了后头第二天就给你补充上了。而皖军将领一般都比较注重伤亡,因为麾下的士兵可都是他们自己招募训练的啊,死一个他们就得心痛一下,而且死的多了还会有变成光头司令的危险。
“既然第十四师那边的进攻遭到了顽抗,那么就先缓一缓,等第三师到位后,再适当的发起一定攻势,不过能不能拿下金陵,还是要看第一混成旅能不能成功迂回到金陵东面去,只要能够占据金陵东部,就能够掐断皖军在金陵和镇江等方向的联系,届时金陵之敌就算是完全落入了我们的包围圈,而段祺瑞要不想被困在金陵的话,他就只能撤退,而他只要一撤,那么我们的江南战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孟恩远说道后,把目光投向了林永权:“林师长,你第九师要及时跟上第一混成旅的步伐,保障第一混成旅的侧翼安全!”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