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孙立人身旁的是第四装甲军军长冯玉祥中将,和孙立人年轻轻轻就是中将军长不同,冯玉祥出身于北洋,在内战结束后和大批北洋降将一样进入国民军服役,和当时的曹锟、徐树铮等人形成了所谓的北洋派系,不过后来这些北洋派系的大佬多被打压,曹锟等人被陆续晋升为上将后就是转入了预备役,建国没有五六年基本上就是看见所谓的北洋派系了,但是大量出身北洋的中层军官依旧大批量存在着,比如吴佩孚、冯玉祥就是其中的代表了,吴佩孚二十年代就被晋升为中将,三十年代中期后退役,退役之前被晋升为上将,最终以上将军衔退役,冯玉祥前期的发迹虽然没有那么快,但是他的军事生命更加长久,而且自从在参谋部熬了多年后就一直是在重要野战部队服役,最后积功坐上了第四装甲军的位置。
除了这两个军长外,还有若干军参谋,各师师长,能够被外人所熟知的有第四装甲军的参谋长蒋同辉少将、第六师的司长傅作义少将等,当然了这里头有个人谁都无法忽视的,那就是第二师师长陈华俊少将了。
身为陈敬云的次子,陈华俊在军中的名声比他的大哥陈华天要更为人所熟识,毕竟陈华天一直都是待在南京工作,而陈华俊却是常年待在野战部队。
不过在战争期间,陈华俊也是时刻注意着避免自己的身份给其他人造成太多的困扰,毕竟中**官团里头,大家族子弟实在太多,国内的那些顶级家族里几乎家家都有嫡系子弟参军的,如果陈敬云的这几个儿子给带坏了头,那么就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在场的都是将军了,中将两个,一群的少将,而这些人就是这支临时装甲兵团的主要将领了,曹阳清要率领他们去奔袭数以百公里的路程,然后攻克新西伯利亚,然后对巴尔瑙尔地区内的俄军形成全面围攻。
为了更好的指挥这支装甲机群,国家军事委员会正式下令成立第一装甲兵团,辖第二装甲军、第四装甲军、第五十七师、第五十八师,第三机械炮兵旅,第五机械工兵旅,以及第十三运输团、第十四运输团、第二十九运输团,第一装甲机群嫡属于第五集团军所辖。
中国陆军中的集团军并不是属于简单的集团军模式,他们担任的是战区指挥部的责任,下属军或者各种临时性质的集群,第一装甲兵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临时集群,专门为了巴尔瑙尔会战而组建,过后就会撤销,其所属的第六集团军两个师摩托化步兵师以及其他附属部队也就归还原有部队建制。
整个第一装甲兵团用于坦克超过六百辆、各式履带式装甲车上千辆、各式轮式车辆超过万辆,总兵力达到了十五万之巨,抽调出来的这些兵力几乎占据了第五集团军八成以上的机械化力量。
这支集中起来的机械化兵团也可以说是中国陆军有史以来集中起来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兵团了,以往的作战中,普通战役规模顶多也就是一个军的规模,在往上就直接是集团军了,而如今为了指挥这支规模远远超过军,但是又不及集团军规模的装甲部队,特地是成立了兵团这种指挥模式。算是临时指挥大规模战役时的一种灵活指挥策略了。
十一月二十八号,曹阳清上将率领第一装甲兵团离开铁路,然后朝着东北方向进行超长距离的行动,无数的装甲车辆和汽车几乎布满了整片天地,那些履带式车辆在雪地上犁出了一道道前进的路线,t15坦克以及t12坦克以优良的越野性能驰骋在雪地之上。
不过当前线部队的坦克全速前进的时候,在后方的运输部队却是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尽管事先已经有着充分的准备,第五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一起可是足足凑出了三个重型卡车运输团,第一装甲兵团提供远距离的补给,然而随着第一装甲兵团越来越深入俄罗斯腹地,补给路线越来越远的时候,原有的运输团就显得不够用了,而这还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是夏天,原野上的冻土化冻就会让俄罗斯变成一个巨大的沼泽,那时候别说远距离提供运输补给了,就连普通的补给运输都很难做到了。
正是因为考虑到春夏补给运输困难,这也是中国选择在冬天对俄罗斯共和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重要原因,因为的中国陆军宁愿进行在冬季中冒着零下几十度严寒作战,也不愿意面对俄罗斯的那一大片烂泥潭。
数以万计的各式车辆漫山遍野的朝着俄罗斯腹地而去,超远的行军让补给困难之余,更是让大量车辆抛锚,有时候为了不让这些抛锚的坦克或者卡车挡住后面大军的步伐,甚至直接推下了路边遗弃。
这一条由钢铁洪流铺就的进攻线!
〖